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開展的第四批學校落實“雙減”工作的20個典型案例遴選結果于近日出爐,我市一案例成功入選。
5月5日,從市科協獲悉以上消息。
此次我市成功入選的典型案例是“有效利用科普資源助力‘雙減’”。
“雙減”工作以來,市科協充分發揮科普資源優勢,依托各類科普場館,主動牽手全市中小學校,以科普資源助力“雙減”取得實效。
其中,市科協發揮市科技館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、自治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作用,持續開展了一系列大型主題展覽,開發了“科技館的科學課”系列課程,引進了“科學起跑線”人工智能項目,舉辦了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,精心策劃組織了科普研學、科普大篷車巡展、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、絲路科學大講堂、科技夏(冬)令營、小小科學志愿者等20余項集場景式、體驗式、互動式、探究式為一體的科普實踐活動。
去年,全市共有1.5萬余名青少年參與各項活動,市科技館也成為全市青少年最喜愛的打卡地。
今年,市科協繼續選擇一批廣受青少年喜愛的科普活動,將精心打造一批有區域影響力的品牌科普活動,使市科技館發揮更大的集散效應。
其中,市科協積極推動全市25家科技場館、教育科研、產業園區、信息傳媒、生產設施等類型的科普基地不斷完善條件,開發科普研學課程,建立科學工作室,豐富科普教育內容。同時,市科協鼓勵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就近分期、分批到各類科普教育基地參觀,開展科技實踐活動;組織開展科技志愿者服務“智惠行動”,開展“大手拉小手”科普專家進校園活動,以市科協科普講師團為主力,圍繞碳達峰碳中和、疫情防控、心理健康、應急避險等家長和青少年關注的主題,大力普及科學知識,弘揚科學精神,在青少年中掀起愛科學、學科學、用科學的熱潮。
市第十五小學科技輔導員余佳穎說:“市科協開展的各類科普活動填補了孩子們‘雙減’后對知識的需求,科普進校園、走進科技館讓孩子們收獲了滿滿的科學知識?!?/p>
轉載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jnWhwIdpfmuwewbl9jH19A